第一章 道德的一般分析 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虚伪等观念、情感和行为习惯以及与此相关的依靠社会舆论与内心信念来实现的调节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的内涵:(一)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 (二)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三)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四)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道德的功能:(多选) (一) 认识功能 (二)教育功能 (三)调节功能 第二节 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的内涵:是指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和,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自身的岗位上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的特征:(一)稳定性(二)具体性 (三)适用性 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一)鲜明的继承性 (二)强烈的责任性 (三)独特的示范性 (四)严格的标准性 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明显特征。 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蕴含:教育价值 文化价值 伦理价值 第四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演变 孔丘:在道德教育态度上,他要求教师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良好品德,“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精神;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强调教师要因材施教,对受教育者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要”;在道德修养方法上,他还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在这个基础上,然后进行比较和反省,“见贤思其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他强调教师要学与思结合,言与行一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孟柯认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生中一大乐事。 “贤者以己昭昭,使人昭昭”,必须正已然后才能正人 董仲舒:“化民成性” 唐代大思想家韩愈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朱熹:“修身”、“接物”作为教师道德修养的准绳。 明王守仁:“致良知”“知行合一”。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它贯穿于教育劳动始终,指明了教师职业实践中道德行为的总方向,体现出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属性,统帅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涵义:1、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区别于其它类型职业道德的标志。2、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明了老师道德行为的总方向 3、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道德的理论和实践的概括总结 4、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调整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循的道德行为标准,它是用以评价和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表现出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质。 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由一个道德基本原则、若干个道德规范和几个道德范畴构成,这些都是教师在从教的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具体职业道德要求。这些道德规范都是以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为核心的。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也是衡量教育工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与教师职业道德远东、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关系: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范畴是由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派生出来的。2、教师职业道德远东和范畴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展开、补充和具体化。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确立的依据:(一)必须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的根本要求;(二)必须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三)必须反映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 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这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必须体现这个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多选):(一)指导作用;(二)统帅作用;(三)裁决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要求(简答):(一)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三)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技能,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素质;(四)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以下基本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注重礼仪,遵守公德;尊重家长,团结协作;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依法执教是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基础,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 依法执教的必要性:1、依法执教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2、依法执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3、依法执教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4、依法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1、教师要模范遵守宪法及其他各种法律、法规;2、教师要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再次,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最后,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廉洁从教人意义:廉洁是教师立身立教的根本。1、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保证;2、是培训高质量人才的保证;3、是维护良好育人环境的保证;4、是学校各项改革健康发展的保证 廉洁从教的具体表现:1、安贫乐教,无私奉献。2、坚持操守,为师清廉 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简答):1、公正执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廉洁从教的基础);2、坚守大义,发扬奉献精神;3、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非正当利益的诱惑 第二节 注重礼仪 遵守公德 教师礼仪的主要内容:1、教师的个人礼仪;2、教师的学校礼仪;3、教师的交往礼仪;4、教师的公共礼仪 教师礼仪的特点:1、率先性;2、示范性;3、整体性;4、影响深远性 教师注重礼仪的作用:1、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3、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注重礼仪的要求:1、努力学习礼仪的知识和理论2、正确理解和坚持社会主义的礼仪原则3、科学认识和掌握礼仪规律。 社会公德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处的敌对公德 教师遵守公德的意义:1、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2、有助于树立教师威信;3、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应做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率(如何做?):1、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增强主体自律意识;2、加强宣传舆论,深化社会公德教育;3、严格要求自己,立足从我做起。 第三节 尊重家长 团结协作 尊重家长对搞好教育工作的意义:1、有利于调动家长教育的潜能,形成教育共识2、有利于促进家长素质的提高,形成教育优势3、有利于化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形成教育合力。 尊重家长的道德要求:1、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2、认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3、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4、教育学生尊重家长 教师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保证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2、有利于增进学校整体的教育智慧;3、有利于营造优良的育人氛围;4、有利于增进教师职业人生的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 教师团结协作的基本要求:1、同行相尊,取长补短;2、主动交往,相互勉励;3、友好合作,公平竞争。 热爱学生,严谨治学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两项基本内容,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体现。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教师热爱学生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 1、热爱学生是我国教育方针对教师的根本要求;2、热爱学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热爱学生的意义:1、热爱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奋发向上;2、热爱学生为教师的施教提供了感情基础;3、热爱学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创造了契机;4、热爱学生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5、热爱学生有利于激励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1、要深入了解学生;2、要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3、要始终信任学生;4、要严格要求学生;5、要平等对待学生。 如何严格要求学生:1、严而有理;2、严而有度;3、严而有恒;4、严而有方;5、严而有情。 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1、明确教书的内容;2、把握育人的方向;3、教书育人要结合学科、融入感情。 教书育人的途径:1、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2、要有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3、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4、要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各门学科教学之中。 严谨治学是教师要树立优良的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炔学习新知识,勇于探索教育科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严谨治学的重要意义:1、是教师必备的素质2、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3、是教师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严谨治学的基本要求:1、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2、要有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3、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4、要有锐意创新的品质。 严谨治学的途径:1、教师要夯实专业知识;2、教师要丰富科学文化知识;3、教师要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要思想进步、品行端正、秉公办事、言行一致、谦逊诚实,平易近人,要在思想上、品德上、工作上、学习和生活上都 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榜样。是人民教师整个职业道德体系的显著特征。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1、对学生认知的启迪作用;2、对学生情感的向导作用;3、对学生意志的培育作用;4、对学生行为的示范作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要求:(一)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二)拥有健全的人格。(三)要身体力行。 第五章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视野 第一节 实践教育创新 实践教育创新的师德规范的要求:(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教师要具备独立获取、处理新信息的能力;(三)教师要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教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二)教师要敢想敢做、不断探索;(三)学校要为教师的教育创新提供条件。 第二节 健全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网络社会的道德特点:1、网络社会中真假难辩;2、网络社会中善恶难辩;3、网络社会中美丑难识。 教师网络道德修养:(一)教师要正确享用网络的服务功能;(二)教师要正确地进行网络道德评价;(三)教师要及时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责任。 第三节 树立环境道德 环境道德是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于生态环境利益关系的规范。核心是人类应学会与自然和谐相互,共同发展。 教师环境道德修养:(一)教师要树立环境道德观念;(二)教师要明确环境道德教育的职责;(三)教师要加强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 教师如何加强对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1、努力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2、加强对学生的环保知识教育;3、扩大环保教育内容。 第六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概述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并须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如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公正、教师荣誉等。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要具备三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现象的最本质、最主要最普通的道德关系的基本概念;其二,它必须体现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对教师的根本道德要求,显示去向不明2认识与掌握职业道德现象的一定阶段;其三,它必须作为一种信念存在于教师的内心,并能时时指挥和影响行为。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是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基础。教师职业道德范畴高于其他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主要范畴 教师义务是人民教师的一种社会属性,其特点是善于从对社会教育事业有益或有害的观点来评价自己的行为,用教育职业劳动中起主导作用的规范和要求来衡量自己的行为,把需求和现实可能性加以对比,服从教育事业的根本利益,合理地使用自己的教育工作权利。 教师义务的内容:1、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2、尽职尽责,教书育人;3、创设一个良好的内部教育环境。 教师良心是教师个人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是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其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是多种教师职业首选心理因素在教师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统一。 教师良心的特点:1、公正性;2、综合性;3、稳定性;4、内隐性;5、广泛性 教师良心的作用:1、指导作用;2、自我监督作用3、评价作用 教师公正即教师的教育公正,是指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 教师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标志。 教师公正的内容:1、坚持真理;2、秉公办事;3、奖罚分明。 教师公正的作用:1、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有利于学生形成公正无私的道德品质;3、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形成;4、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教师荣誉即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行为的价值所做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教师对自己行为的价值的自我意识。 教师荣誉的内容:1、光荣的角色称号;2、无私的职业特性;3、崇高的人格形象。 第七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并付诸行为的活动,简单说,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过程。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1、有利于做好教育工作2、有利于教师道德品质的完善3、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风尚。 教师道德品质的基本要素: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和习惯。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任务: 1、提高教师的道德认识;2、陶冶教师道德情感;3、磨练教师锻炼意志;4 、培养教师道德行为习惯。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策略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策略:1、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2、积极参加实践,坚持知与行相结合;3、勇于自我反思,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结合 第八章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概述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教师自己、他人或社会,根据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规范和科学的标准,在系统广泛地搜集各方面的信息,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进行考察和价值判断。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特征:其一,影响的深刻性;其二,空间的广泛性;其三,时间的持久性。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价值: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有利于维护和实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有利于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民主性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1、自我评价法;2、学生评价法;3、社会评价法;4、加减评分法;5、模糊综合评判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