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ydlqs 发表于 2023-4-30 14:58:47

修武县职业技术学校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修武县职业技术学校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代码:610102

修武县职业技术学校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落实《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办学特色和专业实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组织论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特制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作物生产技术
专业代码:610102
二、入学要求本专业实施全日制学历教育,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从2019年秋季开学起本专业学生均采取学年学分制管理办法。
三、修业年限中职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3年为主。
随着学分制的实施和完善,逐步推进根据学生灵活学习需求合理、弹性安排学习时间,学习时间原则上为3—6年。
四、职业面向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农林牧渔类专业代码010200

序号
本专业对应行业主要职业类别主要岗位类别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社会认可度高的标准行业企业标准
1种植业农业生产农作物种植、育苗
农艺工

植保工

农产品经纪人

绿化工


参照国家标准
2种子生产经营种子生产、种子经营育种、种子经销
4园林绿化园林设计、园林植物繁育花艺、修剪、养护
5作物病虫害防治植保、农药销售植保工、农药销售员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农业生产、经营管理部门,园艺修剪,观光农业,农药生产与经营等行业企业,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能从事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职业素养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农业,热爱农村,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为农民富裕而奋斗的开拓精神和献身精神。
(2)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3)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专业知识,一定的表达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创业能力。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信息获取和分析加工与应用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自制、自省和抗挫折能力。
(5)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正确的判断能力、一般问题的解决能力和自控能力。
(6)具有团结协作、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的工作精神。
2.专业知识和技能
(1)具有植物体的基本构造及生长发育规律等知识。会进行植物生态的观察、分析,会进行相关生产要素的观测、分析和评价。
(2)具有植物病虫草鼠害防治、农业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
(3)具有农作物、经济作物生产、栽培及田间管理的基础知识。能根据作物的生长状况采取正确的管理方法。
(4)具有作物有害生物识别、农药使用与经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会对作物常见的病虫草害进行鉴别。
(5)具有农药使用与经营的基本技能,以及在某一领域进行集约化生产经营的从业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还有任意选修课。
(一)公共基础课程1.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课、体育与健康课、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历史课、公共艺术课。一般为考试科目。
2.公共基础限定选修课包括:心理健康课、化学课、礼仪课等。一般为考试科目,也可为考查科目。
3. 课程目标、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思想政治课、语文课、历史课按国家中等职业学校相应课程标准统一实施。

序号课程名称课程目标、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参考学时
1思想政治课(职业生涯规划)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形成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未来职业发展的态度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18
2思想政治课(职业道德与法律)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18
3思想政治课
(经济政治与社会)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18
4思想政治课(哲学与人生)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18



5体育与健康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标准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学习与职业相关的健康保健知识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180
6语文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标准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继续学习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324
7数学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标准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分析工程造价工作中的一般问题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324
8英语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标准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能用英语进行一般的日常会话,能借助工具查阅和翻译本专业英文资料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324
9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标准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达到会操作、会应用软件、会上网、会用计算机收集与处理信息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36
10历史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标准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8

11公共艺术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学标准开设,并注重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素质,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等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力。
18
12心理健康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标准开设,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学会调适,寻求发展。心理健康课程是一门以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为主要手段,以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辅导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课程致力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心理健康课程在非智力因素发展上的多重功用决定了心理健康课程在中等学校教育中的独特地位。
36
13礼仪课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礼仪素养,如人个礼仪、社交礼仪、生活礼仪、职场礼仪和涉外礼仪等,理解相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18
14化学课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标准开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与化学有关的自然现象和物质变化规律,帮助学生获得生产、生活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72
(二)专业(技能)课程(1)专业核心课4门
专业核心课为必修课程,一般为考试科目。

序号课程名称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参考学时
1植物生产与环境
了解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能分析光、温、水、肥、土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会制定基本的调控措施。
180
2农业生物技术
了解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生产应用;掌握植物遗传育种、组织培养的主要方法和流程和农业微生物的基本知识;能理解作物遗传育种的基本理论和组织培养的原理,会进行相关的关键操作。
180
3农作物生产技术了解各种粮食作物的生育期、生育时期等概念,作物的一生和产量的形成,掌握作物各生育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让等农作物生产的基本知识。180
4果树生产技术
了解果树现状与发展动态,掌握果树基本知识,会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
54
(2)专业限定选修课程3门
专业限定选修课一般为考试科目,也可为考查科目。

序号课程名称实训内容参考学时
5花卉生产技术
了解花卉现状与发展动态,掌握花卉的基本知识,会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
36
6蔬菜生产技术
了解蔬菜现状与发展动态,掌握蔬菜的基本知识,会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
54
7食用菌生产技术
了解食用菌现状与发展动态,掌握食用菌的基本知识,会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
198
8植物保护基础了解国内外植物保护现状与发展动态,掌握农业昆虫学和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技术,能采集、识别常见的病虫杂草并进行标本制作,会进行相关的关键操作。
216
9农产品营销
了解农产品营销基本概念和功能、掌握农产品市场调查和分析方法,能对农产品市场进行预测和分析,明确农产品价格构成和定价方法;会根据农产品具体情况进行市场定位和定价,选择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促销策略的能力。
216
(三)任意选修课程任意选修课约占总学时10%左右,一般为考查课。
任意选修课一般包括学生社团课、安全教育课、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
学生社团课是为了增强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专长,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任意选修课可以介绍先进科学技术和最新科学成果,扩大学生知识面,发展他们某一方面的才能。安排在每周星期三下午第二、三节课。学校每学期给一二年级学生提供约50个社团供学生选择,原则上每名学生四个学期至少参加两个社团的活动。
安全教育课一般安排在星期日学生返校的晚上进行,由班主任老师授课,或由学生登录安全教育平台学习。
在第二至第五学期,分别安排一周时间,让学生各参加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
(四)实践性教学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实训、校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
积极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打造优质课堂。
推行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方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认知实习是指学生由职业学校组织到实习单位参观、观摩和体验,形成对实习单位和相关岗位的初步认识的活动。跟岗实习是指不具有独立操作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实习岗位要求的学生,由职业学校组织到实习单位的相应岗位,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部分参与实际辅助工作的活动。顶岗实习是指初步具备实践岗位独立工作能力的学生,到相应实习岗位,相对独立参与实际工作的活动。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课程类别课程学分总学时 各学期周数、学时分配考核
学期考核
方式
编码名称123456
公共基础必修课01
职业生涯规划
1181     1考试
02
职业道德与法律
118 1    2考试
03
经济政治与社会
118  1   3考试
04
哲学与人生
118   1  4考试
05
体育与健康
1018022222 1-5考试
06
语文
1832444442 1-5考试
07
数学
1832444442 1-5考试
08
英语
1832444442 1-5考试
09
计算机应用基础
23611    1-2考查
10
历史
118 1    2考试
11
公共艺术
118 5次讲座 5次讲座  2,4考查
 
小计
7212961617.51515.58   
公共基础限定选修课12
心理健康
23611    1-2考查
13
礼仪
1181     1考查
14化学47222    1-2考查
 
小计
8112632      
专业
(技能)课专业
核心课15
植物生产与环境
1018055    1-2考试
16
农业生物技术
1018055    1-2考试
17
农作物生产技术
10180  55  3-4考试
18
果树生产技术
354  3   3考试
 
小计
33594101085    
专业
限定选修课19
花卉生产技术
236  2   3考试
20
蔬菜生产技术
354   3  4考试
21
食用菌生产技术
11198   29 4-5考试
22
植物保护基础
12216  228 3-5考试
23
农产品营销
12216  228 3-5考试
 
小计
40720006925   
顶岗实习30540     18周6考查
任意选修课24学生社团课81442222  1-4考查
25安全教育课916222221 1-5 考查 
26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472 1周1周1周1周 2-4考查 
 小计2137844441   
军训、入学教育、毕业教育2361周    1周1,6考查
考试、机动  1周1周1周1周1周1周  
合计2053690        
周课时  3333.53333.534   






八、实施保障(一)师资队伍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专任教师应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专业核心课程的任课教师应具有农学、植物保护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专业资格证书及行业职(执)业资格所要求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具备“双师”素质及良好的师德,具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熟悉企业工作流程,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专任专业教师普遍参加教学竞赛、技能竞赛、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及“五课”教研“两课”评比等活动;平均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2个月。
担任实训实习教学的指导教师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业技能证书,具有职业技能所要求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也可从企业聘请有经验的一线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活动。兼职教师应具有5年以上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熟悉企业生产程序,或具有独特专长的能工巧匠,并经过教学能力专项培训取得合格证书。
(二)教学设施本专业应配备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实习必须具备生物观察实训室,土壤肥料实训室,种子检测实训室,组织培养实训室,植物保护实训室,农机具的使用与维护实训室,植物生长多媒体仿真实训室等。
实训室,主要设施设备及数量见下表。

实训室名称主要设备名称数量(台/套)规格和技术的特殊要求
生物观察实训室1.多媒体教学设备1/
2.双目显微镜401000×
3.显微摄像显微镜1/
4.电视显微镜1转换装置
5.各种切片若干/
6.操作台40/
土壤肥料实训室

1.架盘天平
40200 g / 0.1 g

2.分光光度计
2紫外光

3.酸度计
10测量范围(pH)0.00~14.00,准确度0.01,测量范围(mV)0~±1999,准确度0.1%,温度(℃)-5~105 ±0.5。

4.电导仪
2袖珍型

5.真空泵
22xz–1

6.电动振荡机
1JFZ– H往复式

7.电热恒温水浴锅
26孔

8.电冰箱
1200 L以上

9.蒸馏水装置
27.5kW 10L/h

10.离心机
115000r/min

11.马福炉
1SM–28–12/

12.土壤测定仪
4/

13.铝锅
1030 cm

14.定氮仪(玻璃)
4/

15.电热鼓风干燥箱
1600×600×250

16.电热恒温培养箱
1500×500×450

17.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3280

18.土壤团粒分析仪
2/

19.土壤粉碎机
2TWL–1型

20.水分快速测定仪
1/
组织培养实训室
1.超净工作台
5单人单面,垂直送风,准闭合式。

2.高压灭菌锅
26 kW 40L

3.恒温恒湿培养箱(光照)
2200 L

4.多层铝合金培养架
若干/

5.摇床
2JFZ–C

6.电热恒温水浴锅
1一列二孔或四孔

7.分析天平(电子)
4精度0.001g以上

8.空调
2/

9.超声波消毒仪
1/

10.冰箱
2200 L

11.酸度计
2测量范围(pH)0.00~14.00,准确度0.01,测量范围(mV)0~±1999,准确度0.1%,温度(℃)-5~105 ±0.5。

12.显微镜
410X,20X,40X物镜
植物保护实训室
1.当地主要病虫草害标本
3-6套/种/

2.干湿球温度表
2/

3.孢子捕捉器
4/

4.糖醋液诱虫器
10/

5.手持放大镜
40/

6.电热恒温培养箱
1室温+5——60度,>=80L

7.昆虫标本制作工具
20/

农机具的使用与维护实训室

1.小型四轮拖拉机
1/

2.中型四轮拖拉机
1/

3.悬挂犁(双铧或三铧)
1IL–230或 IL–325 或IL–330

4.旋耕机
1/

5.圆盘耙
1悬挂式中型

6.铺膜机
1/

7.谷物播种机
1悬挂式、双圆盘式开沟器

8.谷物收获机械
1/

9.水泵机组
1离心式

10.摇臂式中压喷头
4个/

11.喷灌、滴灌设施
1/

12.喷雾器
72农–16型

13.喷雾机
1金峰–40型

14.喷粉机
2丰收–10型/

15.弥雾喷粉机及风动超低量喷头
4东方红–18型

种子质量检测实训室
1.小型轧花机
1/

2.电热鼓风干燥箱
2600×600×750

3.电子天平
40称量范围:0~600g,灵敏度0.01g

4.手揿记数器
7/

5.游标卡尺
1010~15 cm

6.研钵
35/

7.手提式折光检糖仪
7WYT 0~80%

8.考种设备
35/

9.电热恒温培养箱
1500×500×420

10.各种作物栽培挂图
2幅/种/

11.主要作物标本
5个/种/

12.纤维拉力机
1/

13.种子箱
8/

14.台秤
420kg

15.谷粒长宽测定器
8/

16.分样器
8/

17.小型单株脱粒机
2/

18.数粒仪
7/
植物生长多媒体仿真实验室
1.联想计算机
40台


2.植物建模软件VPG-1
1套

3.Greenworks Xfrog v4.2.2 for C4D 9 1CD 软件1套


4.GreenWorks.Xfrog.v4.for.Maya.v6 1CD软件
1套

校外实训基地是职业学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基地除了作为实训教学、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等平台外,还是开展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就业指导、服务社会等工作的多功能场所。
学校应与高校农业示范园区、观光农业、农业合作社、农药销售与服务等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需求,让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中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工作环境,主动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在开展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时要制定实习实训计划、实习实训指导书、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标准、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安全保障体系,形成长效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运行机制,保障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环境。
(三)教学资源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必备条件,主要包括文本资源、数字化资源、生活资源、地域特色资源。①文本资源文本资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资源,包括教科书、教与学的辅助材料等。学生学习辅助材料要具有针对性和适度性,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扩大阅读视野,提升思维品质及职业素养。教师教学辅助材料要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帮助教师确立课程意识,更新教学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② 数字化资源植物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季相的交替常与教学的需要不匹配,造成长期以来的“黑板上种地”的尴尬局面,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实践应用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充分利用教育部“职业教育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强化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根据课程基本要求,及时深入生产第一线,全力捕捉生产一线的实际场景。通过“精心研讨规划→网络资源学习→生产场景捕捉→分析整理打包→专家审阅评判,开发满足人才培养要求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③生活资源生活资源是指与学生成长相关联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职业生活、社会生活等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积累资源。在专业学习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自觉运用生活资源,尤其是专业学习、实习实训等资源,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服务能力。④地域特色资源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检索文献,参观农业示范园区、植物博览园和进行社会实践等方式,了解本地区的植物资源;对本地区特色行业和骨干企业进行调研,了解行业及企业发展状况,整理成专题性的课程资源,使学生在开发利用地域特色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注重发挥农业生产现场的教育作用,跟踪行业技术进步。(四)教学方法总体建议:建议结合多媒体教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实际环境,边学边练习,逐步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尽量结合实际案例教学,以任务驱动结合理论知识讲解,掌握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具体建议:①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理论联系的能力,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让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通过主动的“学”、“做”的活动掌握植物生长环境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②在整体教学设计中,建议安排学生参观当地先进的现代农业园区和企业,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生产流程,体验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带来的农业生产力的革新,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注重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做中学、做中教。不断补充植物生产与环境调控方面在科研、生产、推广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保证教学的适用性和先进性。④基于植物生产的季节性和区域性,建议根据当地农事季节、天气情况与校内外实训基地生产需要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时序和空间配置。可采取周课时与实训周相结合的办法,统筹、交叉安排教学内容。⑤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无公害生产意识,严格执行工作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⑥注重校际间的合作交流,实现教学成果的共享,使先进的、可行的、适用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能在各学校间快速推广。(五)学习评价①评价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评价的导向、教育与激励的功能,要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内容多样,构建系统化评价体系。②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紧扣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对植物生产所需环境的变化规律中一些概念、原理等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依据课程目标要求,主要采用笔试评价;对具体环境调控方法以及环境变化规律的测定方法,结合职业岗位技能鉴定,主要采用观测、现场操作评价。结合课程特点,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既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要重视发现、分析与解决植物生产环境调控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核心素养的达成。③课程评价要以促进学生素质提升为目标注重评价结果的运用,及时、客观告知学生需要改进的方面,商讨改进的途径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要充分肯定、有效引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④专业考试要以学业要求为依据考试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进行的各类考试、学业水平测试、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招生考试,要体现课程标准规定的相应学业要求,全面考查学生的专业素养,既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六)质量管理1、从事种植生产一线的园艺、果树、蔬菜、经济作物生产的技术人员。知识要求:掌握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如设施构建、土壤与肥料、作物病虫害防治、植物生理、遗传与育种、环境与气候,学会语言文字表达和一般应用文写作;了解农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农业基本政策法规,学会计算机基本使用方法。能力要求:具有熟练的花卉、果树、作物、蔬菜栽培的基本技能,能对盆景花卉进行整型修剪,在嫁接、移栽等方面技能纯熟,掌握作物从整地、育苗到管理、收获的一系列过程的管理方法,准确判断病虫害危害,适时提出防治措施;熟悉各种设施构建和管理技术,能准确扑捉市场信息,指导农业生产。职业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规范、遵纪守法。具有欣赏美、创造美的基本素养,有一定思维和判断能力,是非观念强,具有良好沟通交往能力,有较强团队协作精神,有较强体魄和健康心理。2、从事农产品加工生产管理和流通工作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知识要求:掌握种植产品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农产品加工的原理、方法,懂得企业管理的一般性知识,学会市场营销的基本路线。能力要求:具有农产品加工的基本技术,能独立主持产品的科研开发,学会分析市场走向,为企业生产决策提供依据;能组织管理小型加工企业或流水作业,能策划市场营销。职业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规范,遵纪守法,有较强沟通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有开拓创新意识,有较强市场经济意识,身心健康。九、毕业要求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时学分(具体实施参照《焦作市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管理使用手册》),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毕业时应达到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要求。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修武县职业技术学校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